农民日报: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转型

发布时间:2023-3-3 8:49:00  阅读数:2319

 

镜头回放: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从万里长江到九曲黄河,从东北平原到丘陵山地,美丽中国,江山如画。

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5年来,绿色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长江十年禁渔到黑土地保护,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从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到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新时代三农发展绿意盎然。

保生态——

再现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

春风和煦,随着巡逻船驶向南洞庭湖深处,放眼望去,露出水面的洲岛上,浅滩碧绿、青草连绵;偶尔可见几群候鸟,流连于湖面之上。“候鸟”变“留鸟”,正成为八百里洞庭的一道新风景。“鱼多了,有些候鸟都舍不得飞走了。”湖南省益阳市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沅江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龙说。

来自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洞庭湖2021年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近30年在洞庭湖难觅踪迹的胭脂鱼、鳤鱼,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

生物多样性迅速恢复,既离不开实施禁捕的措施,也归功于总体平稳的禁捕管理秩序。农业农村部连续5年组织开展“中国渔政亮剑”执法行动,累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1.52万件,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9.41万艘,渔业生产秩序持续好转。长江禁捕水域非法捕捞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一江一口两湖七河”重点水域基本实现“四清四无”。

在水系通过禁渔休养生息的同时,耕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也在逐步推进。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在2022年8月实施的消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沙河子镇福太村村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原来,村里耕地内的黑土被盗取足有一米深,耕地破坏严重。

“目前环保领域的法律,侧重于城市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在农村生态环境上力度不足。”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呼吁,“国家应出台综合性的法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022年,农业农村部落实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2亿元,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提质扩面,并推动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深入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建立部际协调机制,督促指导东北四省(区)黑土地保护任务落实落地。

不仅黑土地得到有效保护,过去5年,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方案》,指导浙江、山东等省份开展酸化耕地和盐碱地治理试点,2022年,累计试点面积达280万亩,耕地利用水平有效提升。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过去5年,长期透支、过度开发的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得以休养生息,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画卷。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