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聚焦气候变化,代表委员建议加强技术攻关、加快立法进程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多位代表、委员建议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增强气候韧性,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加快形成碳减排立法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气象局强对流重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郑永光今年将提出4项建议:聚焦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航空气象保障综合能力,进一步加强生态和气候资源保护。
“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如2023年7月底8月初的华北极端暴雨过程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郑永光介绍,2023年全国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54.5亿元,其中由气象及链生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3292.6亿元,超强台风、极端洪涝、突发强对流天气(龙卷、风雹等)、高温干旱等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风险挑战。
郑永光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对防范气象灾害重大风险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迫切需要因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科技创新,突破灾害预报预警关键技术,抢占制高点,切实提升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郑永光建议,设立气象领域重点专项,加强集中攻关;建立有效机制,压实行业部门的职责作用;确保稳定足量研发经费投入,推动科研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主任龚建东在提案中表示,我国气候变化敏感区和自然灾害脆弱区高度重合,进一步增加了气象灾害的风险。应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新挑战,将气候韧性建设要求落实到城市规划和法律法规体系、城市更新改造中。从规划上加强顶层设计和引领,坚持“让”“防”“避”相结合的原则,完善韧性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编制韧性城市专项规划,强化城市韧性提升在各项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刚性约束。完善城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95689.com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今年是第三次提交有关加快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的建议。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张天任提交的议案建议,尽快启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工作,以法律形式将“双碳”目标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法治手段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23年全国两会上,张天任、徐延彬等60名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碳中和促进法的议案。张天任建议,由全国人大牵头,尽快启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立法工作,为各类碳减排、碳交易活动提供充足法律依据和有效制度保障,以法治手段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该议案得到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上述回应。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张天任再次建议,由全国人大牵头,加快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协调的碳中和碳减排法律体系,以法治手段推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
“新形势下,加快形成碳减排立法体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张天任表示,我国已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但这些规定整体上呈松散性、碎片化特征,控制、减少碳排放的法律法规还比较缺乏,法律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碳排放的监督、控制制度也尚未建立,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持力度不够。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今年1月8日公开的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的审议意见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立法研究论证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