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焦点访谈》 20230312 跟着总书记上两会 为了人民幸福安康

发布时间:2023-3-13 8:24:00  阅读数:3573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征程上,我们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给出了明确答案: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总书记关于民生发展的最新要求引起代表委员的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辛向阳:“丰富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人民的幸福更强调的是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安康更强调人民的安全感,总书记一直讲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人大代表万正峰:“总书记把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定性为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全国人大代表付庆梅:“基层党委政府是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第一个窗口,必须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纾民困、解民忧,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总书记还强调,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黄久生是农民工出身。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黄久生每年都为农民工发声,为农民工“代言”。这些年,黄久生累计带领40万次农民工务工增收,让他们“吃上技术饭,拿上高工资”是他最操心的事。两会前夕,黄久生来到农民工技能培训班调研。这些开在郑州工地的培训班,正是在黄久生的联络下,由信阳市的住建、人社以及学校等多部门合作开办的。

在调研中,黄久生还发现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现在工厂工地对新型农民工的技术要求也提出了更高标准。今年两会,黄久生提出了对全国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的建议。

多年来我国农民工总量一直呈增长态势。2022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9562万人,比2021年增长1.1%,其中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本地农民工12372万人。2022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实现稳中有增。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有1.4亿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目前,我国仍有2亿多农民工在城市里就业和生活,但是未在城镇落户。

全国人大代表徐衣显:“为了促进农民工更好就业,我们强化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机制。今年目标是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两会,民生保障与改善一直是强调的内容。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今年又强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

辛向阳:“解决好养老既事关国家的安定,也涉及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因为美好生活里面至少27000多万的老年人。所以总书记反复讲‘一老一小’,确实看到了美好生活非常重要的两大群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是薄弱环节。

全国人大代表殷勇:“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如何保障好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基本生活,让农村老人真正老有所养,是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

农村养老也是赵会杰代表关注的问题。赵会杰所在的内蒙古赤峰市大庙镇小庙子村有2700人,65周岁以上的老人就有395人,老年群体中空巢老人占比约60%。前些年,村里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脱贫致了富。现在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养老成为赵会杰重点关注的问题。

今年两会,赵会杰提出打造农村居家互助养老新模式的建议,希望在村里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平台。

赵会杰:“最起码能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吃上一口热乎饭,有营养,平时孤独的时候有人陪着能唠唠嗑解解闷,想锻炼身体的时候有专门的中心。”

赵会杰代表的设想其实在浙江省长兴县新川村已经得到了实践。三年前,新川村建起了幸福之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配备有文体活动室、影音厅、棋牌室、陪护间等相关设施,还拥有一个同时供50多人就餐的食堂。每人每餐标准是9元,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村里还有3—9元的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就是政府补贴一点,村集体出一点,乡贤资助一些,自己适当也拿一点,‘四个一点’撮合起来,使它能正常运转下去。未来还是要做一些好的规定,有一些政策制度来保障,这样老百姓的高品质生活才能够实现。”

教育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总书记多次在两会上讨论“上好学”的问题。2018年两会上,总书记听到广东团米雪梅代表发言反映外来务工子女上公办学校难的问题时表示,我们现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千方百计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进城的随着进城,解决留守问题。

米雪梅关注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的占比达到90.9%。今年两会,米雪梅建议国家加大顶层设计、逐步实现更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现“上好学”的梦想。

全国人大代表邹联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4%以上,这非常不容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总书记还特别关心乡村教师,总书记指出,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董彩云:“我的家乡甘肃临夏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全州三分之二的学校都在乡下,原先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编制也紧缺,数量不足,学历水平较低,长期困扰着全州教育发展,制约着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

去年全国两会,董彩云建议增加乡村教师编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她的建议在临夏州得到了落实。如今,临夏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去年一年新增了6187个教师周转编制,农村一线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进一步放宽。过去十年,国家实施“特岗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了103万名教师。中央还安排250.1亿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惠及中西部130余万名乡村教师。

辛向阳:“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如果农村教育始终是薄弱环节,也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强国。我们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让发展成为有温度的发展,发展成果能够尽可能快地惠及到广大老百姓,高质量发展最后解决的是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对民生的关切,源自初心、系着民心。“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有高质量发展,才有高品质生活。又是春风浩荡时。新征程上,只有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