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聚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代表委员建言“强村富民策”
本报记者刘颂辉上海报道
今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的特征,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地方齐发力,要推动健全一揽子乡村振兴的推进机制,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若要振兴农村产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改变单纯就农业论基础、就农村谈振兴、就农民讲致富的传统思路。“只有用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用城市化消除农村贫困化,才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建议创建国家乡村振兴试验区
比照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相关政策,把武陵山片区国家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武陵山片区,地处湖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和贵州省四省市交界处,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据了解,武陵山片区位于华中腹地,共涵盖71个县(市、区)。自2011年以来,武陵山片区四省市通过跨省协作,交通、能源和水利等各项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陆续建设,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并已实现整体脱贫。
3月9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湘鄂渝黔四省市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创建武陵山片区国家乡村振兴试验区的建议》联名提案(以下简称“《联名提案》”)。
该《联名提案》由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徐立全作为第一提案人,联名成员包括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主席王炯,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主席刘晓凯,住湘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黄兰香等。
《联名提案》认为,武陵山片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叠加共享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多重支持政策,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试验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调研发现,武陵山片区发展还存在区域联动运转不畅、乡村振兴基础不牢、区位优势发挥不明显、产业规模效益不高等问题和困难,急需科学谋划顶层设计、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优化交通畅联成网、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联名提案》指出。
为进一步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上述全国政协委员建议,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编制《武陵山片区国家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方案》,比照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相关政策,把武陵山片区国家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四省市政府对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分别编制《武陵山片区国家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推动片区建成跨省域乡村振兴协作试验区。
同时,明确国家有关部委牵头指导“武陵山片区国家乡村振兴试验区”创建工作,围绕片区乡村振兴重大问题,开展定期协商,上下联动,共促政策、项目落地。
产业与人才带动是关键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以强产业来促振兴,建立既要积极“输血”,更要善于“造血”的长效机制。
除联名递交提案呼吁创建国家乡村振兴试验区外,多位代表委员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思考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以强产业来促振兴,建立既要积极“输血”,更要善于“造血”的长效机制。
施卫东表示,当前,乡村产业振兴规划不足,导致乡村产业发展松散随意,产业经营方式较为粗放,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同质化现象明显,竞争力不强。另外,经济薄弱地区产业持续发展还有难度,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老龄化现象突出,乡村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尤其缺少引领性乡村能人。
对此,施卫东建议,做好不同区域顶层规划,针对不同区域发展特征,进行差异化的乡村产业振兴顶层规划设计。同时,以县为单位,结合地方实际,加快编制和完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乡村产业发展方向、重点任务、产业布局以及保障措施,有序发展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利用智慧农业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
对于乡村人才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95689.com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也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农村面临的一大问题是人口外流,学子们在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中青年劳动力纷纷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创业,导致农村活力不足,产业基础孱弱。
张天任在调研中发现,“乡贤回归”和“乡贤带富”也面临着三重困难,一是缺少政策引导。乡贤们的投资兴业,很多是依靠乡情亲情促成,投资兴业的政策处理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落地难、开工慢。二是缺少发展资金。投资创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资金来源单一,制约了做大做强。三是缺少基础配套。农村的产业基础、公用设施相对比较薄弱,不利于多业态的发展。
张天任建议,深入实施“乡贤回归”“乡贤带富”工程,积极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合力推进共同富裕。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健全乡村人才回归政策,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政策,各地政府在健全人才回流机制上出新招、出政策;二是实施回乡创业帮扶计划,地方政府统筹各项政策资源,金融计划出台帮扶措施,结合乡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统筹乡村各项优惠政策,制定乡村本土人才回流创业扶持计划,多方筹措创业发展基金,从土地流转、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创业扶持,吸引更多本土人才回归家乡创业;三是营造回乡创业营商环境。
“村企共建”赋能乡村振兴
“村企共建”的道路让农民的“钱袋子”迅速鼓了起来。
在业内人士看来,“乡贤”作为先富起来的群体,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事实上,长三角地区不少企业代表已在推进和实践。
中南村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的一个下辖村,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700亩,人口959人,9个村民组。“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1998年,从中南村走出去的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做出决定,将一手创立的中南集团总部从青岛迁回中南村;2001年,陈锦石开始担任中南村支部书记。
2018年,中南村实施股改,“村企共建”的道路让农民的“钱袋子”迅速鼓了起来。如今,村民的收入从2001年的人均4700多元提升到了2020年的5.3万余元。
中南集团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中南村,建筑工程企业、蔬菜种植企业和旅游产业已十分齐全。其中,在工业经济方面,村里先后引进了环宇建机、百卡弗食品等6家企业,年创工业应税销售15亿元,每年净增村集体经济收入60多万元,实现了村企“双盈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顾伟忠认为,中南村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南村模式的形成离不开中南集团的崛起和中南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南村模式”探索了一种村企共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模式,探索了乡村有效治理的新模式和村庄城镇化发展道路。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坝头村溪边自然村是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的家乡。为了改变乡亲的生活环境,推动家乡乡村振兴,2016年,许健康通过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定向捐赠1亿元,用于支持溪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及实施可持续发展项目,并于2019年再次追加捐赠2500万元。
2021年初以来,围绕推动溪边村产业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在许健康的推动下,安海镇坝头村溪边股份经济合作社(以下简称“溪边经济社”)成立。
“溪边经济社的成立,有利于整合、盘活村里资金、资源,合理组织开展生产、投资,助力溪边村集体经济发展,助推溪边美丽乡村建设。”溪边经济社理事长许自兴介绍,经济社先期启动了宝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项目,让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能获得了一份“家门口”的工作。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