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企业研发创新如何保护?代表委员建议完善知识产权融资和保护体系

发布时间:2022-3-4 15:50:00  阅读数:2625

 

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知识产权融资难、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机制待健全等实践难题日益凸显。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完善知识产权融资和保护体系”这一话题成为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并纷纷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最后一公里”

研发、融资成本高及资金短缺,是民营科技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绕不开的难题,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创新型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

去年9月公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3098亿元,融资项目达1.7万项,惠及企业1.5万家,同比增长均为42%左右。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1.1万家,占惠企总数的71.8%。

不同于传统的以动产、不动产作为抵押物融资,知识产权质押是以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物,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后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融资。

“由于多种因素,知识产权融资面临‘叫好不叫座’,一些银行持审慎态度,并未将知识产权作为主要的授信因素,或给传统的信贷产品‘戴上’知识产权融资的帽子,以应对监管部门的考核。同时,企业在办理业务时流程漫长,融资额和融资便利度低,综合融资成本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效果打了折扣。”全国人大代表、95689.com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对第一财经表示。

为助力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最后一公里”,张天任今年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建议》,其中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完善知识产权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议在现有《物权法》《担保法》的基础上,制订专门的知识产权融资法律,或以司法解释等方式,在知识产权质押的概念、条件、程序等方面进行规范保障;第二,健全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体系;第三,建立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就必须化解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

在探索阶段,全国示范地区较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的推广也尤为重要。深圳是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樊庆峰的一份建议中提出,希望未来可以继续加大知识产权证券化“深圳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制推广力度,并持续深化各级政府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专项政策性支持,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惠及更多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除民营科技企业外,民盟中央提交的一份提案中还提出了对其他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运作模式单一问题的关切。该份提案称,其他主体仍以传统的知识产权转让为主,高质量专利池构建及运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知识产权运营的开放共享机制等都有待发展。

对此,民盟中央建议完善知识产权运营全链条服务体系,具体有四点:

一是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区域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索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模式;二是培育一批在知识产权交易、许可、评估、投融资、维权、诉讼、商用化等方面能力突出、特色鲜明、商业模式成熟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三是创新知识产权运营资本供给机制,支持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保险、质押融资等多种方式开展运营,开展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发展,支持专业技术经理队伍建设,建立技术市场协会,搭建对接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司法保护体系

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的创新关乎企业创新的成本问题,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则关乎企业创新的安全性。

今年,新兴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对商业机密等重要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够、保护能力不足等问题也成一些代表委员的聚焦点。

比如,针对新药研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在一份建议中提出,目前,我国除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8年4月发布的《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外,尚没有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出台,导致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具体标准和细则,影响了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工作的进一步落地。

除了新兴行业的知识产权的立法工作待加快外,也有代表委员提出了对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的相关思考。

2021年是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三年试点收官之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官网最新统计显示,3年来,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共受理案件9458件,审判质量效率大幅提高。其中,诉请金额超亿元案件增多,反映出科技发展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强烈需求。

基于此,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呼吁,尽快组建国家知识产权法院,实现从“知识产权法庭”到“知识产权法院”的跨越,使之成为隶属最高人民法院,独立审理知识产权终审案件的专门法院,以充分保障知识产权审判的专业性和专门性,并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和国际知识产权全球治理领域的主导权。

为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还建议,应根据时代条件变化,加快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之间的协调性。同时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完善跨境司法协作安排,形成高效的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

来源:第一财经